你的身边,你的手机里,一定有香港保险从业者,而且绝不止一位。
有人说从业者光鲜亮丽、人脉通达,像这样都西装革履的?
它的确是个入行门槛不高的职业,在香港中五毕业就可以考取资格证,然而也有大批的名校硕士、博士投身到保险销售队伍当中,还不乏投行、私行精英和律师转行进入。
「香港保险圈」近期 采访了很多港险从业者,今天就摘取 8 位的真实心声,让您看看香港保险从业者的喜怒哀乐和这个行业的真实状态。从风口到封关,短短几年,一句「我在香港卖保险」,背后是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是否和您的所见所闻一样呢?
Thomas
保险销售市场竞争很激烈的,现代人的微信里面谁没有 10 个以上卖保险的。刚入行就遇到 3 家代理人同时奋力竞争客户 1 张一千多美元保费的医疗险,客户嫌我年轻经验不足,来香港前一句「你太嫩了」就取消了找我投保。
我是年轻,没什么资源,但有不服输的精神,我这个港仔不想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而时间就是成本,沟通那么久不想让客户的一句拒绝变成「沉没成本」。我说既然来香港了,沟通那么久还是见一面再做决定吧,他才同意见我。客户是有点体况的,我熬夜查询核保指引和相关医学信息,深夜请教前辈,写了一份很专业的报告提交到保险公司,最终为客户争取到最好的核保权益。也算我运气好,竞争对手一个瞒报健康信息被客户发现,一个是该公司核保太严格直接拒保,这一轮 PK,我赢了。
这个经历让我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轻言放弃会失去很多机会,没有几个销售是在一开始就能让客户点头买单的。而把握到机会只是起点,如何拿下生意,就要看你比别人多用心多少。
前女友不肯入我的团队,却选择了对手方保险公司的团队,说我所在的「港队」不一定对内地客户的配套支持好,无论我如何努力服务客户她也不肯信,也许她从来就不信任我吧。
好高骛远也许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但如果你曾处在一个在风口的行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势」。自己从业以来遇到很多其他工作机会,潜意识里觉得卖保险「不够体面」、收入不稳定,觉得某些工作高大上,有时候我是心有旁骛的,结果错过了港险最佳增长期,什么也没抓住,也没赚到很多钱。
不后悔,现在我对香港保险业是看多的,这个行业毕竟是大数法则,刚需放在那里,自己多勤力一些,一定会有收获。
我入保险行业的初心,就是希望和客户做长久的朋友,能帮到每一个客户和他们要保护的家人。
而在现在的市场状态下,很多人对于理财顾问是缺乏信任的,就觉得你是一个卖保险的,流动性大。但实际上你做的好与不好,客户是会看到的。
一位很谨慎、起初关系很淡的客户,投保一年后再次拜访时,她说真觉得我是在这个行业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想到她女儿未来的财务安排、健康保障,我都能提供服务,心里就觉得很踏实。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的感动,也特别有职业荣誉感。
入行头两年,还会为恶性抢客户、要返佣丢了客户而难过。从业 6 年了,我也成熟了,已经不会为这样的事伤心和失望了。
一个事情,你换个角度想,都是有原因的,不是自己的就是他人的原因,他人的原因你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原因自己去调整。如果是外部的原因,或者想办法去应对,或者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避开某种外部环境条件;坚持自己的原则,某些类型的客户不做就是了。
我们毕竟是凭牌照执业,珍惜名誉、珍惜牌照,才能走得长远,对自己也是对所有的客户负责。
从个人发展来说,保险行业提供了很强的自主工作空间,无论是专业的发展、把团队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还是想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个行业还是提供了很多可能的。
我是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港漂,通过读书在香港扎根,我在公司里认识了老公,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买了房子。面子上,所在的大团队在行业赫赫有名,颇具影响力;里子上,我组建的小团队基本都是价值观一致的小伙伴,朴素、踏实。这一切都挺知足的。任何行业、工作、环境都会有让你不幸福的时刻,对吧?但这个是正常的,总体来讲我觉得保险业是适合自己的。
从宏观上讲,虽然现在很多唱衰香港的声音,但从香港未来 20 年的发展定位来看,就像港交所的李小加所说的一样,转化为三个新中心:内地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领先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的全球资产定价中心。这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大有可为,所以未来的方向要向综合财富管理方向转型。其实香港能够真正称得上支柱产业的就是金融服务业,其他产业可能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调整期,但金融服务业的确一直都在平稳的发展。
一位曾在内地被拒保的客户转投香港保险,初步核保结果也不好,客户当时都掉泪了,说自己没有资格投保,一辈子没有保障。我决心拼一下,做了非常详尽的健康申报计划,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申诉了 2 个月,那 2 个月几乎每天都要和核保沟通争取,邮件不知写了多少封,从拒保一直争取到加费承保,把不可能变可能,我很开心。
那是一张很小很小的保单,有同行说我不应该搭进去那么多精力,性价比太低,是在浪费时间,有那个时间不如开发点其他客户。但对我来说,做工作的确想赚钱,谁也不想浪费时间,但是从业者能通过专业和努力,达成了客户终身保障的目的,这种成就感是钱换不来的。
自己的销售技巧很一般,也不太会迎合客户的心理去说一些有利于销售的话,我在专业上投入的精力那么大,就是想能帮助客户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保险的纠错成本很高,我不想我的客户买错了产品,达不成他自己的保障目标。然而大部分人都喜欢漂亮的数字和夸张的说辞,一次客户非要买一个「看起来很好」的产品,我好心说不是那样的,结果他就找别人去买了。
一年后客户重疾险出险理赔,当初既不让申报又返佣的代理人已不知去向,他只有找我帮忙理赔,我当然可以不理,但还是全力帮了他,只是都没有做如实申报的保险,怎么可能理赔成功呢?
但我心里很堵:如果客户知道这样的结果,当初会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保险绝不只意味着买了一个产品;或者。如果我会不会牺牲原则,只为了当初留住客户?
现实中大部分的客户是没有专业辨识力的,有的人看中眼前的嘘寒问暖,有的人会考虑到专业的影响。保险的保障功能又是一个后端体验的问题。客户有没有选对人,这可能是这个行业生态很残酷的一个话题。
今年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暂时去了异国生活一段时间,疫情之前我也会飞回香港帮助客户处理事情。现在也不是没有别的工作机会,但是担心老客户没人服务,虽然我也没跟他们说我干一辈子保险,但还是决定继续从事保险业。既然要把这个职业继续做下去,就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培训专业知识,接触更多的大咖,从他们身上学习怎么结合保险做综合财富规划,自己考完 CFA 也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行一开始是遭别人嫌弃的:什么「父母不敢和别人说自己是卖保险的」;或者无论你出现在什么场合,别人都觉得你是有目的的;还有「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这种话当面说到我脸上的。
入行初期认识的一位朋友,从极度厌恶我的职业,对我不信,到如今无话不谈;从开始对保险毫无兴趣到现在保险意识媲美从业人员,不只是签了他全家人的单还有他公司同事的单都介绍给我,整个过程中犹如自己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细心栽培,到最后真的结出了自己想像中的果实,中途有过迷茫,有过失望,但坚持不懈做过程,最后达到了目的,这种成就感是无穷的。
你们都想不到:这是自己由信任到被不信任的过程,而原因和客户无关,的确是我自己没做好,说出来也希望大家都引以为戒。
一位朋友想购买保险,但由于那段时间忙,加上他的单很小,我不太用心,他咨询我的很多问题我都答得比较慢。我很意外的是他找我签单时,还带来一位朋友找别人签了颇大的单,当时我还庆幸捡了个小便宜他居然没跑掉。
然而第二天,朋友说要取消我这边的保单,因为他的保险知识均由朋友那位代理悉心解答所教育而来,而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尽心解答过他的咨询!虽然大家是朋友,但他更要为自己负责。
反思至今,最让我失望的其实不是朋友这张单,以及错失的那张大单。而是自己的疏忽和不够紧的跟进导致自己失去了一份信任。
2015 年港险很好做,但专业、服务、团队发展一样都不能少。
2020 年港险不会好做,但该做的还是一样要继续做且要做得更好:踏实的专业技能、完善的客户服务、良好团队的经营。
市场再好再坏,业内、公司、团队,每天都一样有人签单,但希望明天签单这个人会是我。
卖保险的,最有成就感的事不就是帮客户争取到了好的投保条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
当下我可能高兴一下,过后就没什么了,这就是工作,没什么特别的。
我不会拒绝,是个「好好姑娘」,又张不开口让人找我买保险。结果就是白嫖服务的人特别多,找我问了很多专业问题,再找其他人买。白嫖的本质就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经验、知识、付出。
有很多人找我帮忙,本地港漂让办个事,内地朋友让代个购,本来以为会礼尚往来,但是帮完对方的忙,我以为大家是有信任的,买保险会第一个找到我。然而,并不是,这让我很心寒,也容易让我自我否定。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别人不太尊重这个职业吧,总觉得我就是个卖保险的,或者觉得卖保险的都是骗子,横竖想赚他的钱。但我、同业、成交的客户,都很清楚我不是个骗子。我好些个同行都把医疗险买在我这儿,说找我「放心」。
有时候会觉得,在销售的世界里「好人」这两个字没有意义,你会看到一些同行什么都敢说,越无知越无畏,但往往这样的人业绩特别好。有时候我会不平衡,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做个好人,劝客户量力而行,劝客户买健康险如实申报,然后客户就跑到别人那里所谓「不用申报」的同行那里买。
今年的港险业务特别艰难,我也不期望这个销售市场有多么的规范,市场就是这个样子,就这样吧。只是希望自己能活下去,养得起自己不饿死,当年拍着胸脯承诺要照顾的客户,不会因为自己干不下去了,然后就没法儿照顾他们。就这么点儿愿望,没别的。
我自己的小团队不大,但每个成员都是战斗力强、家境优渥,都是做不做这份工作都有爱马仕限量版背的人,一个个自带资源,业绩好也占了这个光,当然我的收入也颇丰,在十几万的港险从业者中,收入应该算金字塔尖的那一群吧。
我不太认可自己的团队文化,保险公司的「周周颁奖、月月礼服」说实话连我自己都厌倦了;最痛苦的是上线施行封闭式管理,从业以来我被灌输的都是如何销售,也不允许我们和同业接近,连加微信什么都不行,要是看到朋友圈里我和别的同业相互点赞,就会找我谈话「你和人家聊了什么」。
我很理解是怕我懂太多挑战她的权威,又怕我被其他公司挖走,毕竟我的小团队是她的摇钱树。
我担心长久以来我们这样的销售模式会落伍,被市场淘汰,那些走专业路线的同行,又眼红我们的业绩又有点看不上我们,羡慕嫉妒都有。
但是我走了,我下面的人的团队管理费就要归上线,我不平衡;如果带着团队一起走,下面的人合约又没到期,人家要赔一大笔钱。所以就这样僵持着,也没办法。
我挺看好港险行业的,一句话,刚需市场放在那里,这是压制不住的。
我很内向,也不太会能言善道,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在没有要求客户转介绍的情况下,客户主动转介绍,这是对我专业度和敬业精神、人品的最大认可,我感到振奋和自豪。
全心全意付出时间、感情和专业精神,对方临签约消失了。我是真的伤心,特别是了解到真相以后。
一位熟人,密切沟通了 1 年多保险方案,我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很大的时间成本。春节前 3 天突然和我说,大年三十来港投保;本已买好了年三十回家机票的我不想功亏一篑,只能让先生和大娃先回老家过年,我自己和还在哺乳期的小娃改签至初一。在安置家事的同时,我反复确认了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非常用心。先生和老人颇有微词,说我「年不过了」?但时间由不得自己就是保险行业的特性,保险咨询服务就是我的饭碗,客户来了,必须是客户为先。说真的,我对家人一万个抱歉。
然而年三十一早,我把娃交给菲佣,匆匆出门去签单,走到路上,对方发信息告诉我,因为和老公意见不一致,决定不买了。
在春节那个特殊的时点,简直是晴天霹雳。我本能的宽慰对方:不要和老公生气,您的决定我都能理解,家和万事兴。对方还说我是高素质的保险人,不纠缠不计较,不逼着她签单。但我心里确实相当失落,除夕一个人走在香港大街上,强装笑脸接各种拜年电话,你能想象那种孤零零又难过的滋味吗?回到家里,小娃伸手扑向我,让我更加难过自己没有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
我复盘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客户个人信息、投保资料、体检报告、产品、健康沟通、银行户口和换汇,无一疏漏。我怎么也想不通,越想越委屈,捂着被子大哭了一场!
大年初一去机场的路上,对方还在发短信问我各种香港民俗和购物的问题,我感到荒诞无比,怀疑自己是不是愚蠢至极。
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从其他人处得知那位客户来港后,就在酒店楼下新加了一个保险人「返佣」去找对方买了。这时再回看过去的沟通过程,许多不太对劲的地方一下子清清楚楚了。
这是我最难忘的除夕,让我记住了这位从业经历中最难忘的没有成交的客户,只是我真的难以释怀:专业保险人的时间、精力、心血、服务,就那么不值钱、那么轻易就被践踏吗?!信任就这么不值钱吗?!
期待代理人和经纪人放下执念不互踩,所有敬业、专业的保险人都值得尊重。
期待保险人都尊重自己,尊重同行,拒绝返佣,保持行业底线,期待保险人与专业、可信赖、敬业、稳定这些词常在一起,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第一次做到 TOT 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保险行业潜力的时候,看到业绩的惊人数字,是客户们反向教育了我:保险对他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我向自己的发小推荐了一款热销的产品,但是成交数年后,他对这款产品不满意,把我拉黑了。在各种饭局上我都听说了他对我不满的声音,和别人对我的冷嘲热讽。
如果你觉得做保险很容易,可以先把身边的人先做一遍,我告诉你做保险真的很容易失去朋友。
因为拉黑了,我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对,人到中年,卖保险卖到了失去朋友。
我是老派的保险人,文化水平不算高,销售上跟一帮你们口中的「大妈」混,现在越来越多来香港读书留下来的研究生加入保险销售队伍,也有很多法律、金融的专业人士入行,竞争越来越激烈,遇到的挑战很多,我在努力突破自己的认知圈,希望不被淘汰。
我现在有了老婆孩子,经济压力大了很多,我会努力,但是现在没生意可做,日盼夜盼快点通关。
这是一篇浓缩了一群香港保险人真实生态环境的文章,各有各的故事,从这些保险人身上,可以看见成功的骄傲,也屡次见到落泪的心酸。
成就感主要来自:1.帮客户争取到更好的核保结果;2. 处理好客户的理赔;3. 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
最伤心的事主要是:1.服务被白嫖;2. 被返佣者抢了生意;3. 工作不受尊重;4. 客户不听专业建议。
如果说这是保险人的缩影,不如说这是整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画像。
一方面,保险行业的竞争越发的激烈了,客户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需要解决的问题日趋复杂,仅仅靠「甜言蜜语」「话术」的营销或者恶性竞争已经空间很小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懂专业又懂服务又懂销售又能解决问题的「万金油」型销售,学习进修是根本不可能停下的事情,否则分分钟都被甩出市场,不存在熬资历,也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这次疫情和封关,更让一位位零底薪、手停口停的保险从业者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在风口上飞。
而另一方面,尽管市场环境的确不是很好,但懂得尊重知识、劳动付出的客户,也比从前多了很多;很多客户意识到自己需要专业的保险服务,这和税务师、律师一样是有价值的,是决定自己家庭财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也是让保险从业者更有价值感的地方。产品还是那个产品,怎么用到方案里,实现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就跟医生给病人看病先望闻问切再开药方一样,比拼的是背后深厚的专业功力。
在一片杀成红海的市场,保险销售,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乙方职业,的确经常被虐,但也要有自己向上的生存姿态。职业没有高低之分,遇到问题,多做心理建设,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若你有别人肉眼可见的强大和进步,也必然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保险行业需要很强的自我驱动力,也的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
做得好自然人前光鲜,但背后的辛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若入了行且觉得适合,真正把保险销售打造为事业轨迹的话,你需要扛得住竞争、找得到客户、服务到满意、经得起奔波和挫折,合格的保险人一定会有强大的内心和适者生存的法则。如果内心经不起这样的挑战,也许安稳的工作比保险业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