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55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家好,新年开工第一篇文章,先祝大家 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写书,公众号更新都慢了,望大家见谅。
今天的文章,来聊一下我最近对于投资市场的感受。
以及,我对于想要“一夜暴富”这种投资心态的看法。
最近一段时间,各类权益类投资品都很火。
基金很火,港股很火,茅台很火,比特币很火,狗狗币很火,白银很火,游戏驿站也很火……
火到什么程度呢?
火到你会怀疑,如果自己不跟着去投一笔,就会彻底错失人生翻盘的机会。
刚刚过去的 1 月,就有 122 只公募基金成立,疯狂吸金 4,900 亿,几乎所有新发售 的基金都要靠抢。
紧接着,茅台的股价又再一次被吹上了天,一举突破 2,600 元(每股 ),较 2020 年初的 1,000 元出头 (每股) 涨了 1.5 倍还多。为了复制茅台的成功,抱团的券商们还创造出了一个“茅 50”的成分股,让投资者们去疯狂追捧。
然后,马斯克开始疯狂带货各类虚拟货币,豪掷 15 亿美元购买比特币,并且宣布将比特币纳入到特斯拉的支付方式中,比特币应声大涨,突破 5.2 万美元(每枚),在今年短短一个半月时间里上涨近 80%。
与此同时,不少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比如高瓴资本、ARK)还向市场公开了自己的持仓情况,仿佛在告诉大家:“跟着我买就行了!”
其实,权益类资产价格的上涨,背后是有货币政策支撑的。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也促使各国央行开始疯狂放水。
从美元的发行量来看,单是 2020 年印发的美元,就占到了美元货币总量的 21%。
再加上美联储预计会继续施行的“无上限量化宽松”,和美国国会即将通过的 1.9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投资者们普遍认为 2021 年仍将是“大水漫灌”的一年。
于是,在疫情还远没有结束、谈经济复苏还为时尚早的今天,全球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狂欢”。
不过,仔细想一下,央行印这么多钱,难道不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降低失业率、让国民度过难关的吗?为什么经济还没复苏,反倒是各类资产的价格被疯狂炒起来了?这个逻辑真的“天衣无缝”吗?
人类的理性,已经在赚钱欲望的刺激下荡然无存。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教大家赚钱、能满足大家“暴富”幻想的人,才会被捧上神坛。
就好像是,我们在过新年的时候,都会祝福大家“财源滚滚,恭喜发财”。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教小白做投资理财的网络课程,以及一些教大家选股、选基金的网络大 V,都火到不行。
而 站出来给大家提示风险、教大家如何守住财富的人,是会被疯狂的投资者们“集体唾弃”的。
我在抖音上发视频,让大家关注近期金融市场的不理性表现,以及 2021 年有可能会有爆发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播放量就寥寥无几,还有人在评论区里说我“制造恐慌”。
毕竟,尝试去阻止大家“变富”,这是有罪的。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一夜暴富”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也不能有人说破。
“我买的金融资产价格每天都在上涨,一天的涨幅可能相当于我几个月的工资,你 却来劝我关注风险?取关,拉黑,再见!”
投资权益类资产有个特点,那就是,只要你不把资产卖出,你的盈利就永远都是账面上的“浮盈”,而不是落袋为安的“实盈”。
从本质上来看,“浮盈”并不能叫赚到的钱,因为那只是一个账面上的价值,并不属于你可以随意支配的财富。
在央行大放水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在 2020 年的权益类投资应该都小有成绩。
单是从基金收益来看,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是超 30% 的,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更是超过了 54%。
但是,有幸吃到这一波“福利”的朋友,却很少有人甘愿在今天就把这些收益“落袋为安”,尤其是在当前市场资讯仍在宣扬各种资本市场利好、2021 年开年就会牛气冲天的情绪氛围当中。
“既然大家都觉得资本市场还会继续涨,那我肯定也要跟着继续涨啊!”
无论如何,大家应该有的一个共识就是,资产的价格不可能无止境地上涨。
因为脱离了经济基本面与公司实际盈利状况的股价上涨,都是非理性的“追涨”行为。这种“追涨”要求一定要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来“接盘”,否则就无法持续。
而现在投资者对于资产价格的“炒作”,不仅已经脱离了经济基本面,甚至脱离了货币的增发速度。
大家已经不仅仅是拿着央行新发的货币来“炒货”,而是把自己已有的资金继续拿出来炒,这也正是投资者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理性的一个标志。
资本市场的投资是一场“零和博弈”,除非这个资产的流动性能像房子一样被国家政策给“锁死”,否则 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亏钱。
只不过,“赚钱”和“亏钱”之间可能会有一个时间差。
某一个时期所有人 看似 都在“赚钱”(有的人把钱落袋为安了,有的人则只有“浮盈”),而终将会有一个时期令大部分仍旧持仓的投资者哀嚎遍野。
这个时期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
没人能够准确预知金融危机何时会来,但是金融危机早晚会来。
由于金融危机的产生是随信贷活动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的,而信贷活动是有周期性的,因此金融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循环往复。
根据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观察,短经济周期通常的持续时间是 5~8 年。
今年是 2021 年,距离上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 2008 年已经过去了 13 年的时间。
疯狂的投资者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 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和错觉 ,那就是, 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一定是那个能够全身而退的。
要知道,中国近年来的平均 GDP 增速,也就是年化 6% 上下的样子。
我们去看一些企业,营收年增速能超过 20%、净资产回报率能超过 10%,就已经相当不错。
也就是说,这些优秀企业的老板,开个公司辛辛苦苦干一年,投资回报能够拿到 10%,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水平了,而那些连年亏损、创业失败的老板也不计其数。
我想问一下诸位朋友,你们凭什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只是买了只基金,做了点投资,就可以拿到年化 30% 甚至是超过 50% 的投资回报?
是你们的投资能力比别人强、比别人敏锐?还是你赶上了一个好的投资时点?又或者仅仅是因为你去年的投资运气比较好?
如果你客观地认为是自己去年的投资运气比较好,那为什么已经赚到了 30% 甚至是 50% 的超额收益,还舍不得将这些收益“落袋为安”呢?
要懂得,一个人凭运气赚到的钱,总有一天会凭实力亏回去。
因为,凭运气赚到的钱,并不属于我们在自己认知范围内赚到的钱。
“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赚钱”是一个很抽象、又很形象的比喻。
什么是“认知”?认知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比方说,一家企业盈利状况好,能够给股东赚到钱,这种股票就值得投资,这是我们所理解的“价值投资理念”,符合我对投资的认知。
而一家公司的股价很明显是被股民“炒作”上去的,市盈率已经超过几十倍(茅台现在是 70 倍)甚至是上百倍,这种投资就属于“投机”,在我看来与赌博并无差异,这就不符合我对投资的认知,但却有可能符合其他激进投资者的喜好。
再比方说,有的人看马斯克投资比特币,就认为比特币未来一定会涨,这是一种“跟风”的投资认知;还有的人喜欢参照知名投资机构的持仓情况做投资,而丝毫没有自己的投资判断,这也是一种“跟风”的投资认知。
而 我对于自己不了解、不熟知的投资品,一概不碰。
因为我觉得这些投资已经超出了我自己的理解范围,这也属于我对于投资的一种认知。
这么去理解投资,就不用整日患得患失;看到一些价格疯狂上涨的金融投资品,也不用后悔自己错失了机遇。
因为这些超出了自己认知范围的 投资,本身就不应该是我们赚钱的来源。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世界的有些机会本身就不是留给所有人的,有些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赚。
当今这个时代,是习大大口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很多人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开始变得浮躁、急功近利。
尤其是看到了一些踩中时代红利、华丽转身、“一夜暴富”的传奇人生,让很多朋友羡慕不已,希望自己也能够有机会“咸鱼翻身”。
于是在今天,很多人对于成功的渴望、对于“一夜暴富”的追求,已经超过了以往。
浮躁的人们已经不愿意脚踏实地去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用自己的潜心经营创造财富,而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想实现资产的成倍增长。
但事实上,这种明显超出了人们认知范围的投资,往往都是事与愿违的。
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
坚持长期主义,才能稳稳地达成心中的目标。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是想给那些最近已经被投资冲晕了头脑、胃口越来越大、开始变得不理性的朋友提个醒。
我并没有想法去阻止大家赚钱,也并没有要大家把持有的权益资产全都赎回。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金融市场的投资风险一直都在,而且周围的人越是疯狂的时候,我们就越是要保持谨慎。
超出了自己认知范围的投资,不要投。
超出了自己对于正常投资回报认知的预期,不要有。
或许你会因为我的建议错失了一些“赚小钱”的机会,但是未来一旦金融市场出现崩塌,你可能也会因为“躲过一劫”而感谢我今天的逆耳忠言。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都能守住财富,享受安稳的健康生活。
- 海报
- 打赏
- 分享
- 微信
-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