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7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香港经历了逃犯条例风波,这场“风波”规模不小,对香港的贸易、金融服务及旅游业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今年疫情影响下,各行业更是陷入低谷期,很多人担心香港的未来,更有一些营销号如同“打了鸡血”,疯狂唱衰香港经济,用上“穷途末路”的字眼,扰乱人心。
但回首过去的数十个春秋,你会发现:屹立在中国最南端这座城,在全球的版图中,被冠以世界金融中心的称号,从来不是徒有虚名。
1987
黑色十月环球股灾
1984 年中英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香港的政治前景转趋稳定,楼市及股市在 1985 年至 1987 年中节节上升。但 1987 年 10 月 16 日星期五,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突然大幅下跌。触动计算机程序沽盘,引发全球股市连锁式下跌。亚洲股市在随后的星期一(10 月 19 日)出现恐慌性抛售, 香港恒生指数在当日下跌超过 400 点。
道琼斯指数“断崖”式下降
10 月 20 日清晨,香港联交所宣布 10 月 20 日至 10 月 23 日历史性地把股市及期市停市四天,以便清理大量未完成交收。这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唯一停市。10 月 26 日,恒生指数重新开市后全日下跌 1120.7 点,跌幅达 33.3%,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全月下跌 45.8%。而 股灾亦促成证监会之成立。
香港商报 1987 年文章
1997
亚洲金融风暴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7 月 2 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正式引燃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就暴降多达 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10 月,国际炒家开始围攻香港,纷纷做空港股和港币 。虽然香港外汇储备充足,足以维持币值稳定,但金管局的市场操作及相应的加息却直接导致了港股的大跌,做空者依旧获利。10 月 23 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 1211.47 点;28 日,下跌 1621.80 点,跌破 9000 点大关。 香港政府为维护港元,打破炒家套利计划,转变以往“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做出应对。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最终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使得国际炒家铩羽而归。
整个救市行动中,香港政府消耗近 13% 的外汇基金,动用超过 150 亿美元的资金,远超 1993 年英国政府在“英镑保卫战”中约 77 亿美元的投入。香港政府的直接入市干预一度引发对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质疑,但事后来看港政府此举成功维护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非常时期的大规模救市更是在十年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成为各国政府普遍的选择。
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引发了香港存在泡沫经济的忧虑,股市急剧震荡,港币汇率屡被压至心理关口,股价大幅下跌,旅游、消费市场不景气,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从而使香港经济从高增长阶段步入调整时期。
1996-2012 香港楼价走势图
从这一年开始,楼市负资产成为了香港人的集体噩梦,1997 年至 2003 年期间累积负资产高达 10 万宗,占按揭总数 20%,楼价大跌 70%,甚至有人因不堪负债压力而自杀。
2001
911 恐怖袭击
2001 年 9 月 11 号,美国纽约的世贸大楼和首都华盛顿五角大楼遭受恐怖主义分子袭击,对全球贸易、股票市场的投资都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的影响。香港作为美国最大的出口的市场,所受到的冲击非常大。香港恒生指数在 2001 年 9 月 12 日的交易中大跌 8.87%。
2003
SARS 爆发
2003 年 2 月非典爆发,对 02 年开始出现复苏势头的香港股市犹如一下电击。除股票市场外,非典的爆发亦对香港本地的失业率以及 GDP 增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非典期间,香港本地失业率由 2013 年初(非典爆发前)的 7.5% 连续上升至 8.6%,上升 1.1 个百分点。而期内的本地 GDP 增速亦从年初的 3.9 降至 -0.6,使本地经济出现负增长。
非典事件对香港经济及股市的打击比较明显,但由于当年流感疫情于 3 个月内受到控制,打击只属短暂,并没有改变经济及股市复苏的大趋势。由于政府一些刺激措施,包括中港签订更紧密经贸安排、自由行政策、香港人民币业务等,香港股市、楼市以及 GDP 于 03 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反弹。
非典对香港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2003 年非典爆发,在香港夺去 299 条人命,其中有 6 位医护人员,1755 人受感染。当时的香港太久没有经历过疫症,SARS 的突然来袭令人们手足无措,香港顿时陷入恐慌状态。在瘟疫阴霾笼罩下,香港人人自危,纷纷戴上口罩出街。群众为了自救,开始慌不择路,社会也开始流传很多怪诞的防疫建议:例如烧醋、喝板蓝根等等。学校被迫停课,楼价急挫,百业萧条。许多年后,回忆起那段日子,有香港人坦言:非典带来最严重的影响,并不是疫情本身,而是人们内心的恐惧,仿佛处于黑暗之中,看不到希望。非典一役,六位勇敢抗疫的公立医护人员殉职,香港全城哀悼。当时在威尔斯医院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获 2003 年《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之一。
《时代论坛》非典时期报导文章
最终,在社会各界齐心共同抗疫下,经过 106 天奋斗,成功击退 SARS。港人也从抗疫过程进一步提升卫生意识,为日后对抗其他传染病奠下重要基础。
2008
环球金融海啸
受 07 年次贷危机影响,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2008 年 9 月,投行雷曼兄弟突然申请破产,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个案,而美林证券同日亦宣布被美银收购,道琼斯指数当日重挫超过 500 点,正式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恒生指数由 9 月 12 日破产消息曝光前约 19,300 点,截至 9 月 18 日中午已跌至约 16,300 点。当日下午香港金管局突然宣布注资救市,使恒指一度倒升,最后只微跌 4 点,维持在 17,600 点的水平,被市场形容为大奇迹日。
07-08 年金融海啸期间恒指走势
到了 10 月,投资者忧虑环球经济会因金融海啸而步入衰退,市场再次出现恐慌性抛售。虽然各国政府出手救市,但无助纾缓市场的恐慌情绪,使环球股市连日下泻 5% 以上(俄罗斯、巴西、印尼等股市更曾经跌停);加上基金赎回、套息拆仓潮涌现,美、日等股市持续波动,恒指再受拖累而大幅下泻,月底时更一度跌至 10,000 点边缘。从 07 年的历史高位比较,恒指一年内已回落超过两万点,跌幅超过 65%。
08 年的金融海啸可谓是一场大灾难。受其影响,香港的金融界受到重创,金融界的从业人员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煎熬:银行贷款门槛变得极其高,各大银行纷纷裁员,人人担心保不住饭碗。此外,金融海啸也冲淡了香港楼市,房价连续十周下跌降 30%。不过对某些投资者来说,危机常常伴随着机遇,08 年金融海啸后,楼市步入黄金十年,楼价节节上升。
香港:世界金融中心
风风雨雨数十载,即便历经大风大浪,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未曾变过。
2018 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前 20 名,香港稳居第三位
资料来源:GFCI 23
作为一个自由港,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政策条件:香港与伦敦、纽约三分全球,在时区上相互衔接,使全球金融保持 24 小时运作。香港位于东亚中心,背靠经济迅猛发展的大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两个不同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建立互补、互助和互动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良好的金融环境增添了优势。香港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灵活的货币调控体系,以及公平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公司体系。长期以来,香港的土地、股票、债券和衍生品产权界定、登记、注册、交易都有完全的法律保障。
香港金融市场的特色是资金流动性高,并根据有效、具透明度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规例运作。香港的劳动人口教育水平高,而香港以外地方的专业人士又易于来港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本港金融市场的发展。
Top 15 by Area of Competitiveness
资料来源:GFCI 23
在亚太地区金融行业越来越被看好的大环境下,作为亚洲第一金融中心的香港,在金融各个行业分支中,都保持领先地位。其中,保险业排名全球第 1,投资管理全球第 2。
香港保险业这几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香港也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区保险业务枢纽,全球 20 大保险公司中 65% 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据香港金融发展局统计,2017 年香港的保费总额为 628 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 3.7%。
香港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服务业概览 2018 年 5 月刊
投资管理方面,香港管理着本地及海外高达 23,450 亿美金的资产。从之前的全球第 3,在今年超过伦敦,一跃成为全球第 2!
资料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数字、德勤
此外,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香港也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级银行机构枢纽,全球百大银行中,70% 在香港运营。在证券交易、企业融资等方面,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接近本地经济生产总值的 1,277%,为全球之冠。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国安法之后的香港更加显示出香港的未来更加光明,据财神陈茂波指出,港版国安法实施后,有 1000 亿港元资金涌入香港,证明国际金融界对香港的信心。只要香港还在,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还在,香港的未来就会光明。
任何风浪都会有结束的一天,期待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海报
- 打赏
- 分享
- 微信
-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