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当地时间 3 月 14 日,瑞士信贷(简称“瑞信”)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称,在 2022 和 2021 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 “重大缺陷”。 随后瑞信获得瑞士央行的救助,从瑞士央行流动性工具中可以获得至多 500 亿瑞士法郎的资金支持。
但不到一周时间,当地时间 3 月 19 日,经过一波三折的讨价还价,瑞士政府最终成功撮合瑞银收购瑞信,赶在周一亚市开盘前谈成并公布。
这是一宗全股票收购交易,每持有 22.48 股瑞信股份的股东将获得 1 股瑞银股份,相当于每股 0.76 瑞士法郎(瑞郎),总对价 30 亿瑞郎(约合 32.5 亿美元)。
30 亿瑞郎的收购价较瑞信最近一个交易日的 市值打了四折(以周五收盘价估算,瑞信的市值约为 74 亿瑞郎)。
但在这个疯狂的周末,相比于四折贱卖股票的瑞信股东们,有一群人无疑更为“倒霉”——那就是价值约 160 亿瑞郎 (约合 172 亿美元) 的瑞信额外一级资本 (AT1) 债券的持有者,因为他们才真正向世人演绎了:在本轮欧美银行业风暴中,什么才叫“血本无归”……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 (FINMA) 当地时间周日在官网上表示:“在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FINMA)、瑞士联邦和瑞士央行密切合作下,瑞银将全面收购瑞信。政府的特别支持措施将 触发瑞信 AT1 债券约 160 亿瑞郎的名义价值被完全减记,从而增强该行的核心资本。”
可以看作是,监管帮助瑞信的股东,对其债券投资者进行的毫无道理的掠夺,并且属于监管破坏规则,牺牲一方来拯救另一方。
这是对规则的极大破坏,这才是最大的风险,会导致信任危机。
根据网易新闻的报道,在硅谷银行暴雷和瑞士信贷银行暴雷后,有 760 亿和 1600 亿华人资金正在撤离。
香港成这些资金的首选。
自疫情以来,大批量的大陆客户奔赴香港,购买香港保险。
特首有这样的底气是有原因的!
香港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全世界的各类资产,透过广泛的投资组合,香港的分红险可以为客户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争取最高回报。
香港保险公司的大多数分红产品会投资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的股票、债券等,并会根据市场情况转变投资资产分配比例。
正常情况下,在保证回报较高的保险计划内,较高风险但较高收益的资产占较低比例;
在保证回报较低、预期回报较高的保险计划内,较高风险、较高收益资产会占较高比例,以此让风险水平切合不同产品的风险程度。
香港保险公司还会借助衍生工具来管理风险,并会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些另类投资品种,如房地产等,也可能会利用证券借贷等手段,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回报。
香港保险公司还设有平滑机制,或称为缓和调整机制。它的目标是让红利率不会完全跟随分红基金价值升跌而造成相同程度的改变。
为此,保险公司会保留部分利好时期的投资回报,为日后回报较低时的红利派发提供缓冲;或在回报不好的市场情况下暂时提升红利率,以免保单价值波动情况过大。
总结来讲,香港保险承袭欧美的相关措施和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维护客户对分红保单的合理预期。
要知道,香港保险公司均是经营过百年的信誉老店,绝不是会为一时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逐利者。
信誉、品牌对它们而言,往往比生意额更加重要,任何夸大、不切实际的数字均会让它们付出无可挽回的惨痛代价。
而保险公司的每一份产品均是经过严格、缜密的精算,衡量、预测未来数十年的经济环境、投资收益情况,才得出如计划书中所演示的分红数字的,绝不是一拍脑袋,随便写上去的数字。
- 海报
- 打赏
- 分享
- 微信
-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