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大保險、金融專業人員加入,為大眾解答香港保險/基金/金融上的問題。

香港「慢进」的三个根源

2,076 Views
No Comments

共计 123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香港「慢进」的三个根源
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来港宣讲,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宣讲会上的金句被广为传颂:「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做好今天,才能赢得明天。」香港为何慢?如何才能让香港快起来?这是需要进一步拷问的问题。
其实从 2017 年起,吴桐山已经多次新闻谈论「香港速度」(出名慢)的问题,也分析过当中的几点原因。既然现在国家要求快起来了,那我们不妨一起思考一下。
首先,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第一任特首董建华上台可以想搞高官问责制,但观乎香港的特区政府,大家觉得有问责这回事吗?无论是经济、房屋、教育,还是防疫这些政策,哪个官员会因为做得不好而被问责下台的?内地倒是三不五时听说谁谁被问责下台,香港,近乎没有。哪怕是前年黑暴搞到乱糟糟,当时的保安局局长、警务处处长也退休软着陆了。因此,特区官场都是一种「无惊无险、又到六点」的平安落班文化,因为无问责之故也。
其实权力上,特首对司局长、局长对下属可以问责,但可以做不代表会做。既然大家都是公务员团队出生,最好大家「围威喂」就最好,何必相煎何太急呢?香港是一个小池塘,很容易形成垄断,一味保护既得利益。你看市场如此,官场也如此。回归前的官场之所以不如此,因为那时候是「英人治港」,英国人没有必要和你「围威喂」。将管治完全交给这群原来在英国人治下听命的人,必定是有问题的。
其次是文化制度上的问题。祖国内地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都越来越大,更不要说一国之内的香港了。因此对于香港商场、官场的既得利益者而言,深知发展、变化的结果就是内地对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被排挤,因为他们恨不得发展、变化越慢越好,因为变化的空间必然是自己的位置越来越小,慢就是最好的防守。虽然中央为香港推出不少北上发展的措施,港人也可以北上大展拳脚嘛。说是这么说,但香港很多既得利益者早就富了多代,失去了狼性,自己知自己事,怎么到内地的丛林法则竞争。另外就是骨子里那种英国没落贵族的自傲感,本来就不打算北上竞争。因此,这群人文化上就是要画地为牢。
再次是老龄化问题。我早就对比过,香港有着可能是全中国最年长的官员团队,内地很多省市的高官,40 多岁的比比皆是,相反香港个个都要 60 开外。无论你的文化水平和智商有多高,老就会守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慢,极少人是例外。总有人埋怨深圳为何比香港快这么多,你看看深圳无论企业还是政府,掌握话语权的都是三四十岁的人,香港却是五六十岁,这不是很清晰的答案吗?
不过话说回来,要让香港快起来,大家都有这个愿望。就如「爱国者治港」一样,是一个目标,但目标不会自动达成。不是你说了,大家就会自动自觉变成「爱国者」的。要令香港快起来都一样,老爷车不是你喊两声「加油」它就能快起来。我也只是摆出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小修小补没有意义,必须动大手术才能改变。暂时我看到的是提出良好的目标愿望,但如何达成?如何改装、拆装?谁执行?我不知道。如果制度不变、人不变,文化更不会一时三刻自己变,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变。

  • 海报
  • 打赏
  • 分享



海报图正在生成中...

分享到...

请选择打赏方式

香港「慢进」的三个根源
  • 微信
  • 支付宝

END
 0

Comment(No Comments)
验证码
咨询热线
13147500697
QQ客服
171587878
二维码
邮箱
lam@live.com